河南汝州:构建安居农村老有所养新格局

栏目分类河南汝州:构建安居农村老有所养新格局

你的位置:九游怎么下4399游戏盒 > 新闻动态 >

河南汝州:构建安居农村老有所养新格局

发布日期:2025-04-14 04:17    点击次数:168

3月22日,河南省汝州市温泉镇朱寨村,85岁的朱寨村村民朱水娃早晨起床后,迎着春日的晨光,绕着村口的油菜花田散步遛弯。

“早上空气最好,转几圈活动活动身体,等一会儿村里的老伙计们都过来了,我们去幸福院的棋牌室打几把牌、唠唠嗑,中午再一起吃个饭!”朱水娃乐呵呵的说。他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建设了幸福院,让他们这帮老年人有了好去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上午8时许,朱寨村村支部书记朱学卫来到村幸福院,打开各功能室的屋门,招呼已经在等候的几位老人进屋坐。“幸福院每天都会按时开放,这里设置有娱乐室、图书阅览室、休息室等功能室。每天都有20多名村里的老人在这里休闲娱乐。”朱学卫介绍,这一辈的老年人都闲不住,除了有一定体力的会到田里干些农活外,大部分都在家闲着无聊,孤独时间长了身体容易出问题。

“为方便村中老人就餐,特别是留守老人,我们还在幸福院旁边建设了‘百姓大食堂’。老人们在这里办卡就餐,70岁以上充值100元村集体给他补100元,80岁以上老人充100元补150元,算下来,他们平均每顿饭不到5元钱。”据朱学卫介绍,大食堂提供的午餐一周每天都不重样,有肉片汤、焖面、饺子、面条等,老人们都很喜欢在这里就餐。

“下一步,我们还想在幸福院的对面建设老年公寓,主要服务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朱学卫说,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照顾老人的时间有限,让行动不便和独居老人长期住在这里,也是为年轻人减轻负担,让他们在外务工没有后顾之忧。

留守老人的问题解决了,但农村还有一些无儿无女的独居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该怎么办?在汝州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又走访了乡镇敬老院。

走进寄料镇敬老院,干净整洁的院区路面、形态各异的花坛绿化、品种多样的菜园蔬菜,还有与绿植融为一体的休闲长廊,老人们或悠闲地坐在连廊椅上交流,或不紧不慢地在翻耕着菜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们敬老院入住的都是‘五保户’老人,他们无儿无女,年龄大了生活没法保障就可以申请到这里来。年龄从50岁到89岁都有,目前入住有26人。”寄料镇敬老院负责人杜春怡说。

广场上,在春日的暖阳下,院区工作人员正带领一些有行动能力的老人做手舞操。“我们每天都会带领老人们做游戏、整理内务,让他们动起来,老年人最怕不活动,时间长了身体很容易出问题。”杜春怡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些“五保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人员还会带领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到菜园进行适当的田间劳动。

“这个季节,偶尔给田地除草、浇水都是我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大部分人种了一辈子地,到老也忘不了对土地的情怀。”今年66岁的李明林是这里的入住老人之一。他和其他两名老人帮助工作人员采摘完中午做饭用的菠菜后,带领记者来到了他的房间。

“这是我们的房间,两人一间,每天工作人员都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晚上还会为我们打来温水泡脚,他们照顾的很周到,我们住的也很舒心。”走进老人居住的房间,屋内地面和床铺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而且房间没有异味。

“农村老人都喜欢吃家常饭,我们院会保证老人们一周3顿有肉,蛋类每天都有补充,水果和奶每天也都会供应。”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院区厨房,四名后厨人员正在擀面条。“中午给老人们做捞面条,我们每天都会征求老人们的意见,做他们喜欢吃的饭食。”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为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汝州市还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养老服务企业运营村级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运营,为有需求的老年村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在该市寄料镇北周庄村的坡地上,汝州市氧林雅居苑养老服务中心——一座私营农村新型养老中心已经建成运营。

“我们这所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建设有50个房间,100张床位,每个房间都配备有独立卫生间、床位呼叫器等设施。”该中心负责人张宗帅介绍,在完善住室各项功能的基础上,中心还配备有餐厅、娱乐室、康复理疗室、健身休闲区等功能区域。

“目前有12名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工全天候为入住老人服务,入住人数32人,除了本村和周边乡镇的老人外,还有外县的老人也慕名前来入住。”张宗帅告诉记者,该中心运行以来,在满足区域内供养人员供养需求的基础上,将养老服务触角向周边县镇村延伸,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全方位、专业化养老服务。

据了解,汝州市现有公办、民办养老机构36家,共有床位3066个,入住老人1415人,从业人员409人。该市以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中心辐射周边社区(村)、小区,分散式布局若干个养老服务站点,形成“综合体+”普惠养老网络体系。同时,优化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市、乡镇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行“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付一点”的资金筹措模式,从而保障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化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志坚 通讯员 吴改红 宋乐义 )